较近后台收到太多私信:“202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什么时候报名?”“大专毕业5年能考吗?”“在职备考到底怎么平衡工作和学习?”作为带过3000+考生上岸的“过来人”,今天吉安优路教育把大家较关心的考试时间、报名条件、备考计划、常见坑点全梳理清楚,尤其适合第快速报考的小白和在职备考的“时间紧张党”。内容都是干货,建议先收藏再看,免得刷着刷着找不到了。
吉安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2025年考试时间定了吗?官方较新动态梳理
说实话,每年这个时候,考生们较焦虑的就是“等通知”——怕错过报名时间,又怕复习节奏被打乱。截至目前,中国人事考试网(官方仅此报名渠道)暂未发布202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的正式通知,但根据近5年的考试规律,咱们可以先做个“合理预判”,心里有个底。
1. 历年考试时间参考(帮你把握节奏)
年份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出成绩时间
20218月中下旬10月30-31日次年1月
20228月中下旬11月12-13日次年1月
20238月中下旬10月28-29日次年1月
20248月中下旬10月26-27日次年1月
从表格能看出,报名时间基本固定在8月中下旬,考试在10月底或11月初,成绩次年1月公布。按这个规律,2025年大概率还是这个节奏,现在开始复习完全来得及,不用等通知出来再慌慌张张准备。
2. 官方信息哪里查?3个渠道别错过
总有人问“怕错过报名怎么办”,其实记住这3个渠道,就不会遗漏:
中国人事考试网(http://www.cpta.com.cn):所有考试通知、报名入口、成绩查询都在这里,建议设为浏览器书签;
当地人事考试网:比如“XX省人事考试网”,会同步发布本省的报名细节(比如审核要求、缴费时间);
手机短信提醒:报名开始后,部分省份会给往年考生发提醒短信,但保险起见,还是自己多刷官网。
重点提示:千万不要相信“内部渠道提前报名”“代报名包过”,都是骗局!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全程线上审核,必须经过官方渠道,否则钱白花还耽误时间。
二、报名条件卡得严不严?这3类人较容易“踩线”
“我到底能不能报名?”这是咨询量较高的问题。官方报名条件主要看学历、专业、工作年限,三者缺一不可。很多人觉得自己“差不多”,结果审核时被卡,白白浪费复习时间。下面分情况说清楚,你可以对号入座。
1. 学历+专业+工作年限,三者必须同时满足
官方规定的“较低门槛”是:大专学历,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,工作满5年(非本专业加1年,也就是6年)。具体对应关系看表格:
学历层次本专业工作年限相近专业工作年限其他专业工作年限
大专5年6年7年
本科4年5年6年
双学士/研究生班3年4年5年
硕士2年3年4年
博士1年2年3年
举个例子:如果你是大专非工程造价专业(比如“土木工程”算相近专业,“市场营销”算其他专业),那工作年限就要6年或7年。别侥幸觉得“差几个月没事”,审核时会精确到月份,比如2019年6月毕业,2025年报名,刚好满6年才能经过。
2. 这3类人容易“踩坑”,一定要注意
“非全日制学历”考生:自考、成考、函授等学历是认可的,但工作年限从高中毕业时间开始算(不是拿到非全日制学历的时间)。比如高中2015年毕业,2020年拿到自考本科,2025年报名时,工作年限按2015-2025年算,满10年,符合本科4年要求;
“兼职/实习经历”不算工作年限:必须是“从事工程造价业务”的全职工作,实习、兼职、自由职业都不算,审核时可能需要公司盖章的工作证明;
“跨专业考生”别盲目报:比如学“汉语言文学”想考造价,虽然满足“其他专业+7年工作年限”也能报,但备考时会比本专业考生吃力很多(比如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里的施工工艺、工程材料,本专业可能学过,跨专业要从头学)。
三、在职备考3个月够吗?分阶段计划+避坑指南
“每天下班只想躺平,哪有时间复习?”“教材太厚,根本不知道从哪看起?”这是在职考生的普遍痛点。其实只要方法对,3-6个月完全能上岸(我去年带的一个学员,每天学2小时,3个月飘过全科)。下面分享经过验证的“分阶段备考法”,你可以直接套用。
1. 基础阶段(现在-8月报名前):抓重点,别死磕教材
很多人一上来就抱着厚厚的教材啃,结果看了一个月还在头等章,效率极低。正确的做法是:用网课+高频考点笔记代替教材,先把核心内容过一遍。
科目优先级: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(管理)和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计价)先学,这两科是基础,涉及的概念、公式贯穿整个考试;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计量,分土建/安装专业)和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(案例)后学,尤其案例需要前两科的基础。
每天2小时怎么用:1小时看网课(倍速1.5倍,重点听老师画的“必考考点”),0.5小时整理笔记(只记关键词,比如“造价构成=分部分项工程费+措施项目费+其他项目费+规费+税金”,别抄书),0.5小时做章节题(用APP刷题,比如“万题库”“金考典”,只做单选,多选题前期先放一放)。
2. 强化阶段(8月报名后-9月底):刷真题,总结“坑点”
报名成功后,就进入“真题攻坚期”。造价考试有个特点:考点重复率极高,比如“价值工程”“招投标程序”“清单计价规范”,每年都考,只是换个形式。
真题怎么刷:近5年真题至少刷2遍(2020-2024年),头等遍按科目刷,第二遍按题型刷(比如案例分析的“投资估算”“方案比选”“索赔计算”等题型集中练)。
重点总结“错题本”:不是抄错题,而是记“错误原因”,比如“公式记错(F=P(1+i)^n,不是n-1)”“题干陷阱(‘不含税价格’看成‘含税’)”“概念混淆(‘暂列金额’vs‘暂估价’)”。这些“坑点”记下来,考试时能少丢20分。
3. 冲刺阶段(10月-考前):模拟考试,抓大放小
较后一个月,别再做新题了,把真题和错题本拿出来反复看,同时用模拟题练“时间分配”。
案例分析是“拉分王”:这科是主观题,共6道大题,3小时要写完,很多人做不完。建议每道题控制在25-30分钟,先做自己擅长的(比如“招投标”“结算”),难的题(比如“网络图计算”)放较后。
背公式别死记硬背:比如“动态投资回收期”“内部收益率”,理解推导过程比背公式有用,实在记不住就写在纸上,考前10分钟进考场时看一眼(考场允许带空白纸,考前可以快速默写公式)。
四、考生较关心的5个问题,快速性解答
1. “考造价工程师有用吗?现在市场饱和了吗?”
有用,但要看你的职业规划。如果你在施工单位、造价咨询公司,有证能升职加薪(一线城市持证比无证月薪高3000-5000);如果想跳槽,有证是“敲门砖”,很多公司招聘造价主管明确要求“持造价工程师证”。至于“饱和”,其实是“低端饱和,高端缺人”——只会算量套价的人很多,但能做全过程造价管理、懂法律和合同的人很少,这类人才永远抢手。
2. “今年教材会大改吗?现在买旧教材复习可以吗?”
造价教材一般3-4年大改快速,2024年刚更新过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新增了“全过程工程咨询”相关内容),2025年大概率只会小修小补,现在用2024年教材复习完全没问题。等新教材出来(一般7-8月),再对比“新旧教材变化对比表”,重点看新增和修改的部分(这些往往是考点)。
3. “报班还是自学?哪个性价比高?”
基础好、自律性强的(比如本专业毕业,从事造价工作3年以上),自学完全可以,B站有很多免费网课(比如“造价工程师李娜”“王英”的课,口碑都不错);基础差、自律性弱的,建议报个“冲刺班”(别报太贵的,2000-3000元的足够),主要是跟着老师划重点、学答题技巧,比自己瞎琢磨效率高。
4. “考试难不难?经过率怎么样?”
实话实说,有难度,但比一建、监理工程师简单。近几年经过率在10%-15%,主要卡案例分析(很多人这科不过)。其实难的不是知识点,是“坚持”——每年报名的人里,30%没复习就弃考,40%复习到一半放弃,真正坚持到考场并认真答题的,经过率能到50%以上。
5. “考完之后怎么注册?需要继续教育吗?”
成绩合格后,在“中国人事考试网”下载电子证书,然后在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务服务平台”申请注册(需要单位盖章),注册成功后才能执业。注册后每3年需要参加继续教育(线上学习,修够学时就行),不然证书会失效。
以上就是202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的全攻略,从时间安排到报名条件,再到备考方法,尽量把大家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覆盖到了。记住,备考就像盖房子,基础打牢了,后面才能又快又稳。现在开始,每天进步一点点,10月底的考场,你一定能笑着出来。
较后提醒:文中考试时间、报名条件等信息基于历年规律整理,2025年较新安排请以中国人事考试网官方通知为准。
- 详情请进入吉安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jayoulu.5zix.com/news/140979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吉安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工程师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的全部内容。






